大明贪狼星

三悔人生

历史军事

永乐七年,八月二十一。
今天是不是个好日子不知道,但对于大明上到皇帝,下到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百六十九章:推进,平安京

大明贪狼星 by 三悔人生

2023-11-11 21:09

  郑亨和陈懋到底还是加入了先征部队,哪怕朱瞻壑亲自开口劝他们回去,他们也没有同意,只是跪在地上,一言不发。
  有这种效果,朱瞻壑无疑是开心的,因为他最起码能够感受到吾道不孤,让他知道也是有人支持他的。
  但是,这么做太拉仇恨了,朱瞻壑甚至都能想到,回京之后他要面对怎么样的口诛笔伐。
  不过,他最终还是同意了。
  不是因为他心软了,也不是因为他想要图谋大事了,而是因为他不在意了。
  拿下了倭寇,瓦剌留给自己的那个堂兄,北方就只剩下了一个朝鲜还值得他上上心。
  而早在出征倭国的初期,他就已经给朝鲜种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。
  或许这颗种子并不能长成参天巨树,但也足够让朝鲜乱上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了。
  不过,朱瞻壑还是做出了相应的对策:他没有直接指挥战斗,而是将前线的战斗指挥分交给了李彬等将领。
  而他,则是带领着一些将士在后面收拾尸骸。
  明军将士的尸骸会被火化,后续会随着补给部队送回大明,而倭军的尸骸则是会被集中焚毁。
  这里不是出云了,不是当初驻扎不动的明军了,朱瞻壑没有那个时间去把那些战死的倭军给收集起来,用石灰经过防腐处理后筑成京观。
  在他看来,有宍道湖畔的那座京观就够了,在倭国南部没有必要再筑京观了,浪费时间,收益还不大。
  有那个时间,倒不如在平安京筑一座,那效果,肯定很好。
  ……
  石见银山。
  夏瑄看着无精打采的驻守明军,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  他是随着朝廷派遣到这里的户部官员一起过来的,从来到这里的时候就惊讶于这里的气氛。
  倭民们一个个干劲儿十足,但明军将士们却都是无精打采的。
  起初他还不知道为什么,但随着在这里的时间长了,知道的事情多了,他也渐渐地明白了。
  同时他也在好奇,好奇那个让他父亲都为之折服的少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,有什么样的号召力,既能够让这些倭民顺从的卖命,又能让那些明军将士们因为未能随他亲征而患得患失。
  哦对了,他的父亲名叫夏原吉。
  “夏先生,您看……”
  夏瑄并没有什么官职,也没有爵位,但谁都知道当今皇帝对他的重视,虽然这份重视主要是来自他的父亲夏原吉,可这里所有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叫他一声夏先生。
  因为,他的能力足以折服众人。
  “不行!”夏瑄只是看了一眼就直接否定了户部官员的计策。
  “眼下世子殿下正在朝着平安京推进,补给虽然是重中之重,但绝对不能扣这些倭民的粮。”
  “世子殿下有收集敌人高层家底充军粮的习惯,再加上朝廷的补给也从未断过,所以世子殿下是肯定不缺粮草的。”
  “在这种前提下,我们必须守好世子殿下的后方,不能出半分错误,一旦因为减少粮食,导致银山这里出问题,那就很可能被敌人趁虚而入。”
  “倒是后,银山丢了还算不上什么,但若是世子殿下的补给线断了,那我们就一个个的提着头回应天吧!”
  夏瑄虽然年纪轻,也没有什么官职,但没有任何人敢轻视他的话,更何况人家的话是句句在理。
  听到了夏瑄的这番言论,原本无精打采的将士们也振奋了起来。
  他们的思想都很简单,原本只是因为不能随朱瞻壑亲征而觉得失落,但现在听夏瑄这么一说,他们突然发现,自己就算是不能随朱瞻壑亲征,但也绝对不能拖后腿。
  不光是银山的将士,所有和征倭相关的人和物也都动了起来。
  应天府,户部。
  “消息呢!?运送粮草辎重的船队还没有传回消息吗!?这都多久了!?”
  夏原吉已经忙的起飞了,不过已经到来的春耕时节现在也提不起他的兴趣了,他每日的忙碌都只为了一件事:粮草辎重。
  自从上次出了朱高燧联合朝鲜王世子李褆扣押补给的事情之后,通过朝鲜的那条补给线就成了副线,户部将大部分的补给都放在了船队的身上。
  哪怕,这样花费的人力物力更多,在中途的损耗也更高,夏原吉也坚持这么做。
  不为别的,就为了每月都会按时送到户部的那十几万两白花花的银子,夏原吉觉得自己都得给朱瞻壑的后勤安排得妥妥当当的。
  “兵部的人呢!?联系金忠!该动的都动起来!”
  “方宾呢!?找不到人就给我去兵部找!”
  “还有,来个人!我要进宫一趟!”
  整个户部都忙的团团转,所有人都不敢有半分怠慢,因为上个懒散的人已经被打发到兵部的马场喂马去了。
  不过,紧张的并不只有户部而已。
  天界寺,大雄宝殿。
  朱棣坐在佛像金身下面的蒲团上,一手佛珠,一手犍稚,敲着木鱼数着佛珠,口中还念念有词。
  一旁的姚广孝敲木鱼的频率已经乱掉了,因为他从未见过如此诚心的朱棣。
  “陛下,您的心……乱了。”
  随着姚广孝的声音响起,木鱼声戛然而止。
  偌大的大雄宝殿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,而巨大的佛像金身下,朱棣和姚广孝二人,一个双眼呆滞,没有一丝动作,一个静静地看着另一人,也不开口。
  他们都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,也都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,更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。
  但很多时候,人的行为并不被意志所左右。
  ……
  倭岛,山城。
  朱瞻壑站在一个庞大的木柴堆前,手中举着一支火把,静默无言。
  丹波,是明军和倭国常驻军的第一次碰撞,最终在神机营的帮助下,以明军损失三千,歼敌两万而结束。
  点燃了面前的火堆,火焰很快就冲天而起,映照得朱瞻壑满脸通红。
  “朱凌,朱平。”
  不知道多久没有开过口的朱瞻壑嗓音有些嘶哑,但任谁都能感受到他那嘶哑嗓音下的愤怒。
  “传令下去,清扫山城封国,执行光政策(少个字,大家应该都明白,避免河蟹)!”
  “是!”朱凌和朱平心中一凛。
  他们知道,安稳了一个冬天的那个汉王世子并不是真正的汉王世子,以前的那个汉王世子……
  回来了!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